应用案例
点击蓝字
关注我们FOLLOW US
背景简介
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植物入侵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,并可能改变入侵区域的碳动态。互花米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植物,它的入侵会对被称为重要的“蓝碳”生态系统的滨海盐沼产生影响,我们对这种影响——尤其是土壤有机碳(SOC)和土壤无机碳(SIC)储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知之甚少。本文采用2-10年的短期入侵时间序列来评估中国黄河口在植物入侵期间土壤SOC和SIC的响应。通过分析土壤、植物组织和沉积物碎屑中的13C同位素含量,推断入侵对盐沼生态SOC积累的贡献。结果表明,80%以上的土壤碳是无机碳,这一比例在原生地和新入侵地区较高。土壤有机碳在距离表层以下100cm土壤中随入侵时间呈线性累积。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沿土壤剖面变化,在表层以下20 cm、40 cm和100 cm的土壤中分别为0.10、0.13和0.40 kg C m-2yr-1。13C同位素分析表明,碎屑源C在天然盐沼中占主导地位(平均62.2%),而植物源C则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。结构方程模型(SEM)表明,入侵土壤表层以下40 cm的土壤无机碳损失可间接归因于碱性土壤中的土壤酸化,并与土壤钙流失直接相关。
北京师范大学白军红教授团队张光亮博士,以黄河口地区盐沼地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和本地物种为研究对象,以稳定碳同位素和SEM模拟方程为研究手段,揭示了植物入侵和土壤碳库之间的因果关系,并强调了无机C在沿海蓝碳库中的重要性。
站点位置
该研究在中国山东东营的黄河口进行。黄河口是中国北方最完整、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,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。黄河口土壤主要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,沿海岸线分布的土壤主要为钙质潮土和潜育土。从盐沼到受河流影响的淡水生境有明显的植物带,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盐度梯度和洪水频率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。
从盐沼到河岸湿地,植物种类主要有:互花米草-碱蓬-柽柳-芦苇-白茅-东方香蒲。一般来说,碱蓬是我国盐沼的原生物种,其栖息地现在正迅速被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占据(如图一)。研究表明,互花米草正迅速沿着潮溪延伸,并形成了入侵代差。
图一:研究区盐沼生态系统位置图。SS,原生碱蓬位置;SA入侵互花米草位置(SA后数字表示入侵时间(年))。
实验方法
本研究对土壤有机碳(SOC)、土壤总碳(TC)、总氮(TN)、土壤pH值和盐度EC、土壤钙含量等参数进行了测定。SOC中δ13C的分析是通过使用配有燃烧装置(元素分析仪)的碳同位素分析仪(Picarro G2131-i)进行的。
一般来说,C3和C4植物组织的δ13C值分别为−28.5‰ ~ -29.3‰和−13.0‰ ~ -13.5‰。通过对植物组织、土壤样品和碎屑的δ13C值的测量,我们认为土壤有机碳主要是植物分解和海岸碎屑沉积的结果。
数据分析使用SEM的方法,通过回归分析、路径份分析和联立方程等方法做了建模。通过SEM方法,提供互花米草入侵对SOC和SIC的影响。模型的充分性通过卡方检验(χ2检验)、比较拟合指数(CFI)和拟合优度统计(GFI)进行检验。
结果分析
本文分析了土壤、植物和碎屑中的δ13C同位素,以追踪SOC来源。互花米草(C4植物)的δ13C值介于−11.85‰ ~ −10.26‰之间,叶、茎和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(P大于0.05),但叶、茎和根之间略有增加。碱蓬(C3植物)的δ13C值的平均值为−24.29‰±0.37,显著低于入侵植物(P<0.05)。与植物和土壤相比,碎屑显示出更高的δ13C值,平均值为−7.13‰±0.87。在入侵区域的土壤中,互花米草衍生的C从表层到深层土壤均占主导地位,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强烈影响了盐沼区域表层以下100 cm土壤的SOC。
图二: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分别占总碳(a)和二源碳(碎屑和植物源碳)的比例(b)。
SEM模拟结果显示,土壤pH值随着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延长而直接降低。随着SOC的积累,在这种碱性环境中,土壤pH值相应下降,进而促进入侵物种的植物凋落物分解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。这解释了入侵时间影响表层以下40 cm土壤中SOC储存的间接途径。同时,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,土壤容积密度显著降低,说明入侵盐沼土壤水分含量较高,高含水量可以创造厌氧环境,抑制SOC分解,然后加速沿海湿地中的有机碳沉积。土壤质地在控制SOC剖面分布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
垂直迁移过程(即淋滤过程和生物扰动)和较少的样本量,限制了通过SEM模型解释深层土壤(60–100 cm)中SOC巨大变化的部分原因。结果表明,SIC损失可以抵消入侵期间SOC的积累,尤其是在40 cm以上的上层土壤中。SEM分析结果表明,土壤Ca含量和SOC是影响SIC随入侵时间变化的最重要控制因素,Ca对SIC变化的影响大于SOC。因此基于SEM模型模拟的发现,60-100 cm土层中的土壤Ca与SIC的相关性比上部土层中的相关性更强。
图三:互花米草入侵对0 ~ 40 cm (a)和40 ~ 100 cm (b)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库的结构方程模型(SEM)。
结论
本文研究了盐沼生态表层以下100 cm范围内土壤中的SOC和SIC在互花米草短期入侵时间内的动态胁迫情况。SOC存量随时间呈线性增长,深层土壤(40 cm以下)的SOC比表层土壤(40 cm以上)增加得更多;同时,表层土壤中SIC的积累量减少,这主要归因于石灰性土壤中的土壤酸化。SIC的损失可以抵消互花米草入侵造成的SOC积累。本研究提供了沿海“蓝碳”栖息地外源干扰下SOC和SIC的综合调查,并强调在碳收支估算中不应忽视SIC存量的作用。
文章链接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atena.2020.104831
更多关于Picarro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的应用请联系我们:
韩工:hyx@cen-sun.com
陈工:chenxf@cen-sun.com
高工:gaoch@cen-sun.com
编辑:吴闯
审核:陈晓峰